万科保利投石问路 养老地产山寨式起步

来源:房讯网
28
2021-09-08

导语:大型开发商中,不仅万科在养老地产领域有战略安排,保利也已开展了两年多的研究,并在上海、广州试点。此外,华润、首创曾在不同场合提及关注养老地产领域的发展。不过,在业界看来,养老地产远未形成规模化。

  一直沉浸于学术研究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燕珉,近两年来感受到了十余年前不曾有的关注度。

  周是清华大学《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研究》项目组主持人。关于养老地产,周燕珉已经研究了近20年。“这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,但在中国,养老地产的发展还处于很初级的阶段。”3月2日,她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,“这两年,有很多开发商开始对老年住宅感兴趣,希望做相关项目。”

  大型开发商中,不仅万科在养老地产领域有战略安排,保利也已开展了两年多的研究,并在上海、广州试点。此外,华润、首创曾在不同场合提及关注养老地产领域的发展。不过,在业界看来,养老地产远未形成规模化。

  “养老住宅”虚实

  周燕珉曾受邀指导万科的幸福汇项目。虽然早在2006年,万科总裁郁亮就已对外介绍了万科在老年住宅方面的研究成果,亦有长远的战略考量,但直到2010年12月,万科才正式对外发布第一个此类项目。

  万科集团副总裁兼北京万科总经理毛大庆曾透露,在万科内部会议上,总裁郁亮要求北京、上海公司在两地首先探索突破养老地产的成熟运营模式。

  前述幸福汇项目一部分被打造成为养老地产或属“机缘巧合”。项目位于北京郊区房山区窦店,受其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,北京万科管理层认为该项目适合做老年住宅,老年公寓的部分是作为项目商业配套。

  规划设想中,除常规必需设施外,还配备医疗服务站、心理咨询室、老年学校、专用浴池等,及24小时呼叫护理、送餐、果蔬送货上门、收费代缴等服务。

  毛大庆说,万科实际上还并不具备养老地产的开发运营经验,其扮演的是资源整合者的角色,聘请了有老年公寓经营经验的上海亲和源集团进行管理。同时,还寻找到一些知名体检医疗机构合作。

  由于较早探路养老地产,上海亲和源模式曾数次被提及。具体而言,入住社区的老人一次性交会费,通过合同拥有房子使用权(没有买卖权),并可通过合同实现房屋使用权的转让、继承。但入住后每年还要缴纳3万-7万元年费,并支付公用事业费和各项服务费。

  对于开发商来说,最熟悉的商业模式是:买地、建房、出售或持有。养老地产的不同在于,盈利更依靠后期的运营。目前传统的养老机构基本属于亏损或者微利状态,大都需要民政部门的补贴才能维持运转。比如,2010年虽然上海亲和源营业额将突破1.5亿元,但还未盈利。

  “短时间来看,发展养老地产并不会成为国内房企的主流,大规模开发估计最快也要到5年以后。”保利地产董事长宋广菊公开表示。

  目前一些位于大城市郊区的项目,尽管以“养老住宅”为营销理念,但无论是建筑设计,还是运营管理,离真正意义上的养老地产仍有距离。

  渴求政策细化

  在毛大庆看来,开发商只是养老地产的推动力量之一。缺少了政策的支持,在开发养老地产方面,开发商的力量还略显微薄。

  如果按照投资人划分,当前养老地产的产品形态主要有三种。有保险资金推出的升级版养老机构,如养老院,把养老地产视作商业地产项目长期经营;再者,开发商推出的养老地产项目,采取在项目开发过程中配建针对老人的住宅;此外,是政府民政部门推出的有福利性质的养老设施。

  保利集团一位对养老地产颇有研究的中层所言,颇能代表开发商当前普遍面临的困惑。他认为,首先,用于养老地产的土地是属于经营性的还是非经营性的,是应该通过协议转让还是招拍挂?这些政策并没有得到细化落实。

  再者,按目前通常做法,老年福利院由民政部门主管,房地产公司如何与政府部门合作,必须有明确政策指导。此外,他认为养老地产有一定的社会福利性质,需要在土地出让、银行贷款乃至税费上有一定政策优惠,才能促进开发商的积极性。

  对此,毛大庆持相似观点。今年1月的北京市两会上,北京市政协委员毛大庆曾建议,对于发展民营养老机构的企业,可通过参照福利企业的标准,给予减免税费、提供优惠政策等方式鼓励其对养老事业的投入。

  同时,他提醒政府,应引导社会力量建设并监督纯租赁型的老年养老社区,避免民营养老机构向变相的房地产方向发展,从而保护有限的养老设施土地资源,营造真实的养老市场环境,保障普通阶层福利养老的权益。

  责任编辑:Emma

文章来源网络,转载只为做信息分享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如果不同意转载请联系删除 

办公室选址 -- 在线咨询
如您在预约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
请致电400-080-1160或 咨询在线客服